<pre id="coamw"></pre>
  • <abbr id="coamw"></abbr>
    <abbr id="coamw"></abbr>
    <dl id="coamw"></dl>
    <rt id="coamw"><acronym id="coamw"></acronym></rt>
    2017-02-20 14:23:48 來源:互聯網|0

    攀鋼高爐渣提鈦取得重大進展

      【中國涂料采購網】進入2017年,攀鋼“一號工程”——高爐渣提鈦產業化項目示范線開建在即。建設示范線,意味著攀鋼向高爐渣提鈦產業化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歷經一年多時間的強力推進,攀鋼高爐渣提鈦產業化項目實現了全流程連續穩定運行,受到了各界的高度關注,列入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一號項目,納入“中國制造2025”。

      專題研討凝聚共識 “一號工程”應運而生

      2015年5月4日,攀鋼在南山賓館召開鈦產業發展專題研討會,攀鋼鈦行業領域管理人員和技術專家暢談鈦產業的現狀和未來。

      正是這次會議,讓大家清醒地認識到,攀鋼雖然開創了釩鈦磁鐵礦中鈦回收利用的先河,形成了從鈦精礦、高鈦渣到鈦白粉、海綿鈦、鈦材完整鈦產業鏈,但鈦的利用率并不高。攀鋼在國內鈦行業的“王者之夢”,早在十幾年前就做完了,曾經令攀鋼人驕傲的中國鈦白粉第一品牌R298,已跌出鈦行業“第一梯隊”。近幾年,攀鋼在鈦產業發展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讓“看見得炮火,聽得見炮聲”的人參與決策,就是“真刀真槍”地干。在這次會議上,時任攀鋼董事長張大德將高爐渣提鈦產業化項目再次提上議程。令人沒想到的是,多數人對這個項目提出質疑。

      質疑,并非沒有道理。高爐渣提鈦也曾列入國家“六五”、“七五”、“八五”重點科技攻關計劃,皆因高鈦型高爐渣的特殊性質,提鈦難度極大,迄今尚沒有實現產業化。

      “我們曾按照試驗最好的參數,對高爐渣提鈦產業化項目進行經濟性核算,算出的結果是成本非常高,沒有經濟性,生產出來也掙不了錢。”曾任攀鋼科技部部長的趙云,對高爐渣提鈦產業化持懷疑態度。

      “理論是用來遵循的,更是用來打破的。”長達6個小時的會議,最終統一了思想,達成了共識,在國家鋼鐵產能嚴重過剩,進口礦價持續下跌,攀鋼的鐵資源優勢消失殆盡的情況下,只有激發重大科技成果紅利,才能拯救攀鋼。而高爐渣提鈦產業化項目,就是攀鋼扭虧脫困、轉型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攀鋼經濟運行部部長楊秀亮說,攀鋼每年產生700萬噸高爐渣,如果全部利用,鈦資源利用率將從現在的22%提高到50%以上,產出280萬噸的四氯化鈦,通過后續深加工形成200億元工業產值,帶動形成600億元的產業集群,經濟效益巨大。同時,此舉將徹底打破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改變全球鈦產業的競爭版圖。

      變革體制創新機制 全新模式合力攻關

      如果一項技術沒有經濟性,也就失去了價值。在苦苦的思索中,攀鋼領導班子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變革傳統的科技攻關體制機制,確立“大生產”組織、工廠化管理的管控模式,領導人員、科技研發人員、一線職工一起參與進來,舉全公司之力強力推進。

      這一革命性的思路,再加上“一把手”的強力推動,帶來了工藝、設備、技術、生產、成本等一系列的大突破,加快了科技成果轉換的步伐。

      “一號工程”就是“一把手”工程。為保證高爐渣提鈦產業化項目順利實施,攀鋼建立高爐渣提鈦產業化保障機制,成立了以攀鋼主要領導任正副組長的“一號工程”領導小組。攀鋼主要領導率隊到攀枝花市、四川省相關部門,推廣攀鋼“一號工程”,獲得了不少政策支持。

      “大生產”組織和工廠化管理的模式,為科研人員從事科技研發創造了良好條件。攀鋼研究院舉全院之力,為“一號工程”提供技術支撐。同時,積極尋求國內高校、科研院所的支持,真正將“科技強則企業強”的理念落實到了每一項工作中。

      發揮好生產單位的組織管理優勢,激發其積極性和創造性,直接關系到高爐渣提鈦產業化項目的成敗。在第一次項目推進會上,攀鋼就明確了攀鋼釩公司、攀鋼鈦業公司要分別履行主體責任,從產線的穩定運行、產量提升、成本控制等關鍵問題入手,切實加強高溫碳化線、低溫氯化線的管控工作,行政“一把手”做到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

      把領導決策、科技研發、規劃發展、技改設備、生產管理等系統緊密結合起來,整合各方資源,聚合各方力量,是項目順利推進的重要保證。工藝、設備、運行、規劃設計、尾渣綜合利用等5個專業組,既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又相互支持、相互協作,合力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工藝技術裝備難題。

      盯人盯事盯指標 窮盡潛能攀高峰

      一級管一級、一級管住一級的管理模式,促進了相關單位在高爐渣提鈦產業化項目隊伍建設、機制構建、成本核算、生產鏈打造等方面加強合作,深入交流,共同推進高爐渣提鈦產業化。

      總結上一個月的工作,分析存在的問題,安排部署下一個月的具體工作,這是高爐渣提鈦項目月度推進會的“三部曲”。盯人、盯事、盯指標,為高爐渣提鈦產業化項目打開了“綠色通道”,一道道工藝技術難關被突破。

      碳化渣新工藝正式落地,為高爐渣提鈦產業化奠定了堅實基礎,推動“一號工程”向低成本邁進。

      打通工藝技術難點,僅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如何集中力量解決好規模化和經濟性,是攀鋼干部職工要翻越的又一座大山。

      對于“一號工程”的成本,攀鋼一改以往由集團公司“大包大攬”的做法,改由單位負主體責任。項目領導小組根據市場情況,分別設定了高溫碳化、低溫氯化產品單位制造成本的長遠目標和階段性目標。如果攀鋼釩公司、攀鋼鈦業公司在規定時間沒有完成階段性成本目標,其超出部分的成本則自行消化。

      壓力之下,相關單位和部門窮盡潛能降低各工序成本。高爐渣提鈦產業化的成本大戶——高溫碳化工藝的噸渣電耗,被列為突破重點。自接管高溫碳化中試線一年多時間以來,攀鋼釩公司干部職工直接或間接參與的專利技術研發達到100余項,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碳化渣電爐冶煉模式。

      針對低溫氯化工序對碳化渣的粒度要求非常高的難點,攀鋼釩公司與攀鋼鈦業公司協同攻關,共同改進。攀鋼釩公司改造風選設備,竭盡全力讓碳化渣的粒度滿足下道工序。攀鋼鈦業公司也通過改進工藝技術,擴大碳化渣粒度使用范圍。經過反復試驗,效果明顯。

      氯化爐中的內襯材料,原本由北京一家公司供貨,價格高、周期長、距離遠,影響項目進度。為此,攀鋼鈦業公司和攀鋼冶材公司通力協作,研發出了新的耐火材料。

      類似這種依靠集體智慧降低成本的故事,貫穿了“一號工程”整個推行過程。

    歡迎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icoat2014;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投稿請聯系:18911461190,QQ:2510083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