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amw"></pre>
  • <abbr id="coamw"></abbr>
    <abbr id="coamw"></abbr>
    <dl id="coamw"></dl>
    <rt id="coamw"><acronym id="coamw"></acronym></rt>
    2018-12-12 09:25:04 來源:互聯網|0

    從瀕臨倒閉到國際市場MDI化工寡頭 他創造了中國化工界的“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一位化工大亨的傳奇經歷,他初生牛犢不怕虎,兩次豪賭,一次豪賭技術,一次豪賭并購,結果都贏了,愣是把一個瀕臨倒閉的小化工廠,發展成為年銷售額超過300億的國際巨頭,他就是萬華化學掌舵人——丁建生,在他的帶領下,萬華化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步步成為國際市場MDI化工寡頭。

      1954年,丁建生出生于山東青島,祖上世代經商,生活相當富足。外祖父被打倒并定性為“資本家”,母親劃為“地主成分”。5歲那年,丁建生跟著母親下放到農村。沒有想到,1976年粉碎四人幫以后,階級成分馬上成為歷史。兩年后,24歲的丁建生順利地考取了青島化工學院。

      也就是那一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在一份關于引進合成革的項目文件上批示,

      那個項目就是煙臺合成革總廠從日本引進的3套合成革設備,總預算4.6億元,相當于我國當年財政收入的4‰。什么東西如此重要,竟然引起總理的關注?原來引進的項目中包括與之配套的年產1萬噸的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也就是MDI。

      命運的齒輪就這么陰差陽錯。1982年大學畢業后,丁建生正好分配到了煙臺合成革總廠。丁建生用自己的勤勉和用心很快就受到重用,先后擔任技術員、工程師、組長,4年后更是提拔為MDI分廠的車間副主任。

      4億多引進的MDI生產裝置,前面3年還能每年勉強生產四、五千噸,到了第4年干脆隔三岔五鬧罷工,動不動還發生爆炸,第6年徹底成了廠里的包袱。本就是日本淘汰的落后技術,加上零部件維護不及時,所以運轉非常不穩定,“一年里有一大半時間在檢修。”

      即便生產出來的MDI也因為質量差、成本高,根本無法與日本貨競爭,工廠一度陷入倒閉的邊緣。事實上,此后國家又批準了4套MDI技術引進,均因美日封鎖技術而擱淺。

      “要想不被人掐脖子,就必須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MDI裝置!”

      1993年,時任分廠總工程師的丁建生給總廠領導拍胸脯。這年,他39歲。

      自己開發MDI?瘋了嗎?甚至包括總廠的研究院也一致反對。MDI這項起源于上世紀30年代的德國技術,歷來被歐美國家當做寶貝,所有技術嚴格對第三世界國家封鎖。

      丁建生扎進了MDI設備的研制中。沒有人,他就瞄準剛畢業的大學生和研究生。還是沒有人來?他就建議采取定向培養,“每年給大學3萬塊錢培養一個。”就這樣,1995年,第一個碩士來萬華上班,一年后終于建立起了一支10人的科研小組。

      丁建生把原有的設備拆了裝,裝了拆,花了半年時間就對幾十萬個零部件了如指掌,而且當時我國的機械制造水平也不差,上海、長沙等地的重工設備廠家完全可以自己造出磨具。

      難就難在工藝流程和其中的化學反應。丁建生首先想到了計算機。當時我國銀河系列巨型計算機每秒運行速度已經突破1億次。此后,他在國防科大、中科院計算機所等多家單位的支持下,成功開發出MDI工藝流程計算機模擬、核心化學反應計算機數學模型,并一舉搞出國內首套制造工藝技術軟件包。

      正是該軟件包,讓此前已經接近報廢的那1萬噸MDI裝置成功復活!

      關鍵時候,母校青島化工學院伸出了援手,與丁建生開展聯合攻關。此后2年,他一鼓作氣,相繼突破縮合反應、光氣化反應、和分離精制3大核心技術。

      1996年3月8日,氣溫只有零上七八度,設備運行困難,丁建生根據自己多年經驗,決定把變頻開到最大,并將參數提高150%-200%,結果1.5萬噸MDI設備試產一次成功。

      萬華化學終于完全掌握了整個MDI技術,也標志著我國成功沖破西方長達60年的技術封鎖,成為繼德國、美國、英國、日本之后,第5個擁有MDI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

      1998年12月20日,煙臺萬華聚氨酯公司正式成立,丁建生出任總經理。

      2001年1月5日,煙臺萬華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為山東省第一家先改制后上市的公司。萬華MDI產能也由1.5萬噸擴至4萬噸,又擴至8萬噸。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三套MDI裝置,萬華就擁有兩套。而這一切,丁建生只用了短短8年!

      客戶紛至沓來,銷售收入很快突破5個億,萬華化學從此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掌舵后,丁建華第一件事情就是重用人才。

      他給博士開出的價碼是10萬元年薪、150平方米海景房,盡管當時他自己只有2萬元收入、70平方米的單元房。

      “技術創新”更是丁建生所看重的。一套連續精餾裝置技改后,創造了效益,按規定獎金高達92萬元。獎?還是不獎?丁建生當場拍板,“獎!現金從銀行取回馬上發放!”

      也就是這一年,我國加入WTO,丁建生隱約預感,“萬華的春天就要來了。”

      2000年美國IT泡沫破滅后,股市大跌,此后的911恐怖襲擊使歐美更加需上加霜,MDI出現全球過剩。國際巨頭把目光紛紛瞄準中國,價格比正常售價每噸要便宜 700 美元,“傾銷幅度超過50%。”

      當時,萬華的量產規模尚不足5000噸,而6大國際巨頭短短半年就涌進來10萬噸。

      是可忍孰不可忍,

      “必須用西方人的游戲規則打敗西方人!”

      丁建生果斷向國家經貿委申請反傾銷立案,那是我國加入WTO之后化工行業第一起反傾銷案。

      正是在調查立案的2年里,丁建生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機會。他一方面對原有的1.5萬噸裝置進行改造,確保穩產高產,另一方面,新建了寧波年產16萬噸的MDI設備。

      2003年,丁建生主動撤訴,宣布與國際巨頭展開正面交鋒,“量產一上來,價格一攤薄,就有了打價格戰的底氣。”

      正是憑著“引進吸收”+“摸透規則”,到了2004年,萬華一舉成為亞太地區生產規模最大的MDI生產商。

      國際巨頭開始著手在大陸建廠,國際巨頭在中國市場只占全球10%不到的份額,而丁建生所有的寶都壓在國內,“一旦價格戰打敗,萬華將滿盤皆輸。”

      2004年底,丁建生率先提出國際戰略,具體而言就是:

      第一,先市場、后制造;

      第二,自主培育渠道,不依靠中間商;

      第三,主打自主品牌。”

      為了打贏國際化戰爭,丁建生強迫自己不斷學習,努力研究競爭對手的市場布局、資本運作方式,在“戰火”中成長。選中的對標企業就是德國化工巨子巴斯夫。正是從巴斯夫的總裁戴丹尼斯身上,丁建生學會了“把握經濟周期的波峰波谷期,在資產貶值時進行收購”的收購鐵律。

      2007年,就在丁建生決定在歐美、中東建廠時,美國次貸危機突然降臨。2008年5月,全球第八大聚氨酯企業匈牙利的博蘇化學公司出現告急,資金鏈條斷裂,公司岌岌可危。

      “必須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打入歐洲。”2009年9月15日,等丁建生一行四人經十多小時的漫長飛行,興沖沖趕到法蘭克福機場旁的喜來登酒店,卻只等到了博蘇化學公司大股東5分鐘的見面時間。

      “必須拿下!”丁建生怒從心中起。

      “你不同意,那我就讓大股東逼迫你同意!”

      當天晚上,丁建生召集了團隊開會,成員中包括趙兵,哥倫比亞大學運籌學博士,曾在多家世界頂級投資銀行供職。牧新明,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會計學博士,曾任奧斯汀大學金融學教授,是金融及資本專家。

      商量完收購要點,他馬上撥通了幾家銀行行長的電話,結果當即就獲得20多億歐元的貸款承諾。從第3天開始,丁建生安排團隊大量買進博蘇化學的夾層債,5天后萬華持有債券的比例就猛增到67%。

      這下輪到博蘇化學發毛了。第二天,匈牙利總理特使、經濟部副部長緊急約見任我國駐匈牙利商務參贊。

      識時務者為俊杰,等丁建生回國的飛機剛一落地,博蘇化學的電話就追了過來,“有事好商量!”

      2011年1月31日,萬華斥資12.6億歐元成功并購匈牙利博蘇化學公司簽字儀式正式舉行。一年后,股權比例由36%大幅提高到96%。

      就這樣,來自渤海灣一角的萬華化學,在競爭對手的歐洲老巢撕開了一道口子,從列席會議坐上了主桌,不僅在海外有了自己的生產基地,而且其MDI產能立刻進入全球前三。與國際巨頭為了消滅競爭對手不同,丁建生收購的目的是為了擴大市場,所以他不只是單純的資本輸出,而是通過輸出技術、管理來完成企業文化的融合。

      在收購博蘇化學后的第一次員工大會上,丁建生特意引用匈牙利著名詩人裴多菲的名句,“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作為開頭。

      此后半個小時的演講中,他詳細列舉出了17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匈牙利人,結果引發現場五、六百名匈牙利員工和網絡在線收看演講的2000多員工的歡呼,掌聲多達20次。

      丁建生徹底贏了!煙臺萬華和匈牙利博蘇化學之間的這場收購與反收購大戰,被《國際金融評論》評為2010年度歐洲、中東、非洲地區最佳重組交易獎。

      從此,萬華化學再無對手,連續6年銷售收入增長超過50%,一躍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MDI制造商,歐洲最大的TDI供應商。

      總部位于山東煙臺的萬華集團是中國唯一一家擁有MDI制造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號稱化工界的“華為”,在異氰酸酯領域已超過巴斯夫、拜耳等國際化工巨頭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產商。

      2016年10月28日,丁建生因年齡原因,卸任萬華化學的董事長,萬華化學,這個2001年上市的不足36億市值的小化工廠,如今已是1026億市值的大塊頭。而這正是丁建生31年如一日的付出!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華魯恒升新一屆屆股東大會還選舉了新一屆董事會成員,其中,原萬華化學董事長丁建生在此次選舉中正式加盟華魯恒升董事會。

      對于丁建生進入華魯恒升董事會,華魯恒升董事長常懷春表示,“萬華化學在丁建生帶領下由一個合成革公司發展成為令人仰慕的企業,萬華化學的成功對我們公司有很好的借鑒意義。他進入我們董事會,相信對我們企業未來發展一定會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就在2017年,萬華化學集團確認進軍聚烯烴行業,萬華化學擬投資117億元建設100萬噸/年乙烯項目,同時配套聚烯烴產業,又是一個大個頭瞄準了聚烯烴行業!(來源:聚烯烴人)

    歡迎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icoat2014;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投稿請聯系:18911461190,QQ:2510083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