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amw"></pre>
  • <abbr id="coamw"></abbr>
    <abbr id="coamw"></abbr>
    <dl id="coamw"></dl>
    <rt id="coamw"><acronym id="coamw"></acronym></rt>
    2021-07-06 08:26:02 來源:互聯網|0

    又要停!科思創、巴斯夫、亨斯邁、陶氏停車!

      昨日(5日),萬華化學公告,公司煙臺工業園MDI裝置(110萬噸/年)將于7月10日開始停產檢修,預計檢修25天左右。

      而在此前,化工巨頭科思創宣布,其位于德國布倫斯比特的42萬噸/年MDI裝置,自即日起不可抗力生效。據悉,該MDI裝置是在為了8-9月的裝置例行檢修備貨時發生了停車,停車原因系生產系統的意外故障所致。目前尚無法確定此情況會延續多久,但預計將會導致所有MDI產品的供貨延遲。

    (圖源:今日塑價)

      此外,科思創位于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年產33萬噸的MDI及其它產品,如液堿、Makroblend聚碳酸酯和鹽酸(HCl),仍然處于不可抗力中。消息一出,在行業內激起千層浪。7月5日,聚合MDI全國主流市場均價20775元/噸,日漲1775元/噸,月內上漲2775元/噸。目前萬華化學聚合MDI報價19600元/噸,純MDI報價21800元/噸;上海亨斯邁聚合MDI報價20500元/噸,純MDI報價21800元/噸。這種迅猛的漲勢讓人猝不及防,那么漲價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巴斯夫、亨斯邁、陶氏停車,MDI出口平均單價創19年以來新高

      年初以來,美國MDI裝置突遭寒潮,歐洲地區MDI裝置多投產時間較長,3-6月份期間荷蘭亨斯邁MDI裝置多次進行檢修,全球多地龍頭企業MDI裝置處于不可抗力和低負荷運行的裝置數量較多。截止6月份,全球約466萬噸MDI產能沒有處于滿開狀態,海外的科思創、陶氏、東曹、瑞安等大廠裝置檢修停產,國內的上海巴斯夫、上海亨斯邁等幾十噸MDI裝置也處于停車狀態。

      與此同時,MDI的出口平均單價也在不斷提高。5月聚合MDI出口平均單價為2056美元/噸,純MDI出口平均單價為2696美元/噸,均創19年以來的新高。

      如若放在化工行業其他產品身上,貨源緊張之下價格上揚或許沒有那么夸張,但是放在高技術壁壘,高生產難度的“壟斷性”行業,這種情況則會有過之而無不及。據公開資料,MDI產業屬于壟斷行業,截止2020年底,全球MDI的總產能為899萬噸,MDI全球范圍內僅有8家供應商,其中萬華化學、巴斯夫、科思創、陶氏、亨斯邁這5家巨頭的產能占世界總產能90%以上。因此,其中任何一家大廠遭遇不可抗力及檢修都會引起全球聚合MDI的供應緊張,進一步引發價格波動。

      除了MDI行業外,還有不少產品也是屬于高技術壁壘的壟斷性行業,行業中的排名靠前的幾家龍頭企業占據市場份額較大,在市場上中的議價權也較大。

    TDI:巴斯夫、科思創、萬華、煙臺巨力占總產能73%

      從全球范圍看,TDI仍屬于高度壟斷行業。截止到2020年底,全球共15家TDI 供應商,共計產能351.8萬噸/年。巴斯夫、科思創、萬華化學、煙臺巨力分別以86、81、65、23萬噸/年的產能占據前四席,行業前四名份額占比高達73%。

      上半年科思創宣布北美22萬噸TDI裝置不可抗力,給行業帶來了利好消息。目前煙臺巨力正在停車,持續時間不詳;巴斯夫北美位于路易斯安那州蓋斯馬年產16萬噸TDI裝置因2月中極寒天氣宣布供應不可抗力,3月裝置已恢復生產,5月中旬裝置故障再次停車檢修,當前不可抗力仍未解除。科思創位于北美Baytown年產22萬噸TDI裝置于2月中旬受美國極寒天氣影響降負應對后供應不可抗力,3月3日裝置恢復開工然不可抗力仍未解除,裝置保持低負荷運行。多家龍頭企業周度損失超過千噸,預計行情仍有上漲預期。

    (圖源:楊向宏看化工)

    鈦白粉:特諾、科慕、龍蟒佰利聯、venator[原亨斯邁]、康諾斯占總產能58%

      在高端氯化法鈦白粉方面,我國較為依賴國外進口產品。世界鈦白粉總產能約為868.5萬噸/年。鈦白粉行業產能高度集中,呈現寡頭壟斷局面,全球鈦白粉企業主要集中在特諾(16.82%)、科慕(14.5%)、龍蟒佰利聯(11.02%)、venator[原亨斯邁](9.28%)、康諾斯(6.38%)五家企業手中,份額共計占全球產能的58%。

      業內消息,龍蟒佰利聯、中信鈦業預計7月將發布調價通知,各企業也在觀望龍頭動向,籌備漲價事宜。現廠家報價,金紅石型18900-21600元/噸,銳鈦型17000-19800元/噸,氯化法21000-22700元/噸。

    有機硅:合盛硅業、藍星集團、張家港基地、新安股份、山東東岳占總產能60.01%

      從產能集中度來看,全球有機硅單體呈現壟斷競爭的格局,不僅技術壁壘高,資金壁壘也是較高的。全球有機硅單體總產能約553.5萬噸/年,主要集中在道康寧、美國邁圖、中國藍星、德國瓦克和日本信越,全球規模最大的五家公司產能約占全球有機硅單體總產能的46%。

      今年6月,國內目前最大的工業硅生產企業新疆西部合盛硅業突發事故,年產20萬噸密封膠項目997硅氧烷成品包裝車間發生火災,對于市場造成較大影響。目前企業仍未復產,國內DMC市場處于30500-30700元/噸高價位階段,單體廠目前仍以交付預售訂單為主,預計有機硅價格仍有上漲預期。

    PTA:恒力石化、榮盛石化、恒逸石化、福化工貿、新鳳鳴占總產能71.85%

      PTA屬于基礎大宗商品行業,行業門檻相對較高,對投資需求較大,我國PTA行業基本目前一些企業居寡頭地位,能干預市場行情價格。2020年國內產能5062萬噸/年,恒力石化1160萬噸/年,榮盛石化704萬噸/年,恒逸石化883萬噸/年,福化工貿450萬噸/年,新鳳鳴440萬噸/年,行業前五名占比71.85%。逸盛石化占國內PTA市場份額40%,是兩大上市公司共同出資成立,分別是恒逸石化和榮盛石化。

      虹港石化PTA裝置于7月檢修,整體檢修量仍較高。因原料及裝置不可抗力,逸盛石化調整7月PTA供應量至50%供應。新裝置逸盛新材料投產時間可能在7月中旬,PTA開工率為82.14%,檢修產能達到1036.5萬噸。千萬噸產能受到影響,價格或將走高。

    丙烯酸:巴斯夫、陶氏化學、日本觸媒、LG化學、阿科瑪占總產能58%

      全球丙烯酸產能為800萬噸,從生產企業來看,全球丙烯酸產能最大的前五家企業分別是巴斯夫、陶氏化學、日本觸媒、LG化學、阿科瑪。他們的產能占世界總產能百分比分別為19%、13%、11%、8%和7%,行業前五名產能占比達到58%。

    己二酸:重慶華峰、神馬集團、江蘇海力、山東海力、華魯恒升占總產能77.6%

      近年來隨著我國環保趨嚴、市場競爭加劇,行業內缺乏競爭優勢的廠商迫于壓力停產或減產,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我國己二酸行業前五名產能占比為77.6%,已形成以重慶華峰(23.5%)、神馬集團(28.9%)、江蘇海力(11%)、山東海力(8.3%)、華魯恒升(5.9%)等大型企業為代表的多強寡頭壟斷格局。

    新出口訂單指數連續3個月下降,誰將受到首當其沖的影響

      綜合以上數據不難看出,在MDI、TDI,丙烯酸、PTA、尼龍66等多種處于壟斷格局的化工品行業中,行業前幾大龍頭企業占據市場份額從50%-90%不等,這與產品技術壁壘高、生產難度大、資金門檻高等入門條件苛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龍頭企業的風吹草動都有可能對整個行業的市場庫存和供需關系乃至價格造成影響,何況是不可抗力之下的大比例產能停限產,更會推高全球產品的價格。

      那么在化工行業漲勢長虹之下,是否眾多化工品都在漲價呢?此前涂料采購網曾分析,漲勢迅猛的大宗化工品基本屬于三大類型:以全球化工巨頭為代表的高端原材料企業;化工行業高“壟斷性”的產品;國內其他在漲價風潮中跟風上漲的原材料企業。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三季度剛開始,巴斯夫、杜邦、陶氏、伊士曼等國際化工巨頭的漲價函就紛至沓來,海外疫情反撲和運輸難度加大對他們而言反而是價格上漲的利好。而MDI、TDI、PTA等“壟斷性”強,技術壁壘高的產品屢遭不可抗力,巨頭停限產,帶來的是全球市場庫存低位,并推升了下游客戶的焦慮心態,因此價格的上漲也是毋庸置疑的。而第三類跟風上漲的原材料顯然并沒有遵循這些優勢,跟風上漲的情況自然也就難以維持。

      近日國家統計局和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6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9%,比5月回落0.1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回落,但回落幅度明顯減小(5月比4月回落0.1個百分點、4月比3月回落0.8個百分點)。6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回落0.2個百分點至48.1%,已連續三個月下降,出口景氣下行趨勢明顯。從出口訂單回落到出口數據回落大概有1~2個季度的滯后,下半年出口增速或將承壓,后續出口大概率漸進下行。

    歡迎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icoat2014;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投稿請聯系:18911461190,QQ:2510083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