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amw"></pre>
  • <abbr id="coamw"></abbr>
    <abbr id="coamw"></abbr>
    <dl id="coamw"></dl>
    <rt id="coamw"><acronym id="coamw"></acronym></rt>
    2022-02-25 10:06:07 來源: 中國建設報|0

    建筑業綠色發展邁出新步伐

      目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綠色發展成為各界共識。今年的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明確了2022年工作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提出要持續開展綠色建筑創建行動,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在各地政府工作中,推動建筑業綠色低碳發展成為突出亮點。

      在各地工作部署中,“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成為高頻詞,畫出了綠色建筑融入百姓生活的“時間線”。作為建筑強省,浙江省推動綠色建筑快速發展,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達97%。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加快推進綠色建筑創建行動,要求新建民用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要求,并提高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公益性建筑的綠色建筑標準要求。

      和浙江省一樣,江蘇、湖北、安徽等省份也提出要加快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并對新建民用建筑執行綠色建筑標準作了強制性要求。江蘇省提出,到2025年,新建建筑要全面按超低能耗標準設計建造,在2020年提高節能30%的基礎上再提升30%,建成一批高品質綠色建筑項目,創建一批節能低碳、智慧宜居的綠色建筑示范區,并將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納入綠色建筑。

      湖北省除了推進政府投資項目和大型公共建筑強制執行星級綠色建筑標準,還鼓勵房地產項目執行星級綠色建筑標準;計劃到2025年,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提升15%,綠色建筑竣工面積占比達100%。安徽省將民用建筑建設執行綠色建筑標準納入工程建設管理程序,嚴格督促城鎮新建建筑全面按綠色建筑標準設計建造,要求2022年綠色建筑竣工面積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達到70%以上。

      我國建筑業碳排放量占全國總碳排放量的一半以上,是名副其實的碳排放“大戶”。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提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加快轉變“大量建設、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建設方式,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

      各地積極探索“減碳”之路,推進建筑節能促進綠色發展。上海、海南等地著力推進既有建筑的綠色化改造,提升建筑能效。上海市探索建立住宅建筑運行能耗限額管理機制,引導既有住宅效能提升,促進既有住宅綠色化改造;建立綠色住宅使用者監督機制,將住宅綠色性能和全裝修質量相關指標納入分戶驗收管理。海南省將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與城鎮老舊社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抗震加固等同步實施,探索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發展,將在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方面邁出堅實一步。

      與此同時,加速綠色材料應用,成為各地推動建筑業綠色轉型的重要抓手。江西、廣東、廣西等地積極開展綠色建材評價認證,發布綠色建材產品目錄,建立綠色建材設計、施工、驗收全過程跟蹤采信機制,要求在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等政府投資工程中率先采用綠色建材,提升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材應用比例。廣東佛山還開展“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試點”工作,制定出臺工程招標投標和政府采購領域的30項改革舉措,實施遠程異地評標,升級改造監管平臺,建立大數據分析系統,加強對交易項目的全流程監管,為綠色建材試點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

      為解決我國農房建設普遍存在的建筑質量差、能耗大能效低等問題,多地把“鼓勵建設綠色農房”作為發展重點。四川、陜西等地積極鼓勵建設綠色農房。四川省全面執行居住建筑節能65%設計標準,倡導有條件的地方采用輕鋼裝配式、裝配式混凝土和現代夯土技術建設綠色農村住房;陜西省大力推廣綠色農房建筑適用技術,引導鼓勵農村自建住宅參照綠色建筑標準建設,并以縣為單位開展農村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推廣被動式太陽房、可再生能源采暖等適宜節能技術建設試點,改善人居環境。

      此外,多省持續探索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技術措施,推廣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發展零碳建筑。

      福建省大力推廣太陽能光伏光熱、高效空氣源熱泵、水源熱泵等可再生能源建筑一體化應用,鼓勵智能光伏與綠色建筑融合發展。云南省發展太陽能光伏在城鄉建筑中分布式、一體化應用,探索推進溫和地區近零能耗建筑技術研發、標準制定和工程應用,推廣低碳建筑技術,促進低碳建筑發展。黑龍江省把發展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作為實現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促進建筑行業綠色低碳轉型。

      各地描繪的發展圖景,綠色低碳理念貫穿始終。作為全面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載體,中國建筑業正在不斷創造“綠色奇跡”,成為推動美麗中國建設的強大動力。

    歡迎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icoat2014;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投稿請聯系:18911461190,QQ:2510083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