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amw"></pre>
  • <abbr id="coamw"></abbr>
    <abbr id="coamw"></abbr>
    <dl id="coamw"></dl>
    <rt id="coamw"><acronym id="coamw"></acronym></rt>
    2022-08-22 18:17:12 來源:涂料采購網|0

    脫鉤“落空”!歐美日韓被“騙”了!

    外資撤離曾一度影響到國內的各行各業,很多配套企業也受此影響也出現了倒閉的情況。安森美半導體宣布關閉上海的全球配送中心,將相關業務遷往新加坡;愛彼迎宣布退出中國市場。耐克、阿迪達斯、新百倫、優衣庫、蘋果、三星、谷歌等高科技企業遷移越南。與此同時,部分訂單轉向東南亞各國的討論不絕于耳,上半年東盟多個國家的GDP也實現了較高的增速。

    2022年上半年,東盟前六大經濟體GDP中,菲律賓實現了7.8%高速增長,馬來西亞同比實際提升了6.9%,越南經濟增長率為6.42%,印度尼西亞實際提升了5.23%,新加坡實質性上漲了4.1%,泰國經濟實際上漲2.4%。

    數據顯示,歐美日韓在鞋服類、家具類、電機類、通信類四大品類上合計從中國一年轉移價值約720億美元的訂單,約占相應品類對歐美日韓出口總額的16.3%。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承接約530億美元訂單,其中越南承接約450億美元訂單。這是否說明歐美日韓等國家將訂單更多的轉移到東南亞等國家,而放棄了與我國外貿業務的合作呢?真相并非如此。


    東南亞訂單“兩頭在外”,“轉口貿易”離不開中國供應鏈

    基于中國和東盟(其組成國家和東南亞5國高度重合)緊密的貿易合作關系,東南亞在承接海外訂單的同時,也擴大了中國原材料與零配件出口東南亞的份額,中國的供應鏈優勢依然明顯。

    從數據來看,2021年中國紡織及皮革原材料出口額為1486億美元,其中出口東南亞294億美元,占比由2010年的11.4%,上升至2021年的19.8%,趨勢與東南亞服裝海外訂單占比基本一致。電機及通信零配件數據也在過去3年迎來一波快速上漲,與產業轉移的趨勢基本一致,東南亞5國從中國進口原材料及零配件份額已由2010年的5.7%上漲至11.8%。

    東南亞對中國的訂單轉移還主要集中在其相關產業鏈的優勢環節,即終端組裝、出品環節。大量在東南亞工廠需要中國的原材料、零配件出口,以及中國機械、技術服務等配套產業完成生產。

    物流數據顯示,中國和東南亞之間的業務規模也在不斷增加。綜合來說,東南亞產業轉移是有限行業、有限環節,相對有限比例(4個行業外需15%,內外需8%)的遷移。目前中國在東南亞設廠的廠主,其上游貿易商大部分在國內,下游客戶在海外,東南亞工廠主要完成最后一步的生產組裝工序,實質是“兩頭在外”,即國際貿易定義中的“轉口貿易”。

    某越南紡織廠廠主表示,大部分供應商都是中國國內的,越南制衣廠飽和,面料供給量遠遠不夠,本地買啥也比中國要貴80%左右。某柬埔寨包裝廠廠主表示,工廠主要是半成品組裝線,工藝比較簡單,所有模具、零配件都是從中國進口的,本地是沒有配套的,維修都做不了。

    公開數據顯示,無論是在化工還是制造方面我國都是生產大國,擁有的產能和勞動力素質都是世界各國難以媲美的。

    中國是全球工業硅產能最高的地區,是全世界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工業硅生產地區。中國工業硅產量210萬噸,約占全球產量的69.3%,位列第一位。

    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有機硅生產國,2020年我國有機硅產能及產量都占全球的50%以上,同時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有機硅消費市場,2020年消費量占全球的50%以上。

    2017-2021年我國有機硅行業產量統計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國,21年中國多晶硅產能56萬噸,產量48.7萬噸、全球占比78%。

    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防彈衣生產國。中國所生產的防彈衣輸送往世界各地,從中東、南美再到歐洲和美國,出口數額占世界防彈衣市場份額的70%。

    2021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小麥面粉生產國,產量為6840萬噸,占全球小麥面粉生產比例為17.9%。與2020年相比,中國的小麥面粉生產量提升2.1%。

    中國是全球最大動力電池生產國,占比全球裝機量超50%。同時,寧德時代等頭部廠商已打入了特斯拉、廣汽集團、長安汽車等國際知名整車企業配套體系。

    ……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出口至越南的產品中,大多以能源類產品為主,除了油品及相關產品之外,還有丙烷、丁烷、PTA等化工品。由于越南化工產業水平較低,且規模化較小,整體的化工品供應規模不足500萬噸/年,基本無法滿足越南的發展需要。而中國年均出口到越南的化工品超過500噸。

    中國2021年出口至越南主要化工品統計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從多種產業鏈的角度來看,想要擴充產能往往需要至少幾年的時間進行布局,因此即便是東南亞國家謀劃增產來與時俱進迎合訂單的爆發,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因此在短期內,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想要完全承接中國的外貿訂單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東南亞贏了面子輸了“里子”,歐美國家被“騙”了

    那么回到前文的外資企業“撤華”的事情,多家高科技企業遷移越南,一方面是為了廉價勞動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重新分配全球的供應鏈,降低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主導地位,順應逆中國化的浪潮,一步步“脫鉤”。

    在西方國家的“厚待”下,越南的商品可以暢通無阻地進入全世界,享受超低的關稅待遇,這種外表的繁榮也給國內企業帶來了同步的紅利。中國廠家從珠三角地區運送半成品到越南,半成品零件運到越南后,再在當地雇人完成最后的組裝,即可變成“如假包換”的“越南制造”,完成了一波神操作。

    數據上來看,今年前7個月,越南累計出口2163.3億美元,累計進口2155.9億美元。越南的最大出口國是美國,累計出口671億美元,而越南的最大進口國是中國,進口726億美元。2022年前7個月,越南對歐盟貿易順差約為187億美元,增長41.5%;對華貿易逆差422億美元,增長21.6%。

    中國對越南的出口額越多,越南對美國的出口額也就越多。越南看似坐享其成,但上半年的貿易順差只有7.1億美元,同比去年的40億美元大幅度縮水,所有貿易利潤的大頭都從指縫間流失——贏了面子輸里子。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看到了這種商機,不少中國企業也開始在越南進行投資,他們看重的是越南的低廉勞動力成本,但是其中原料的供應仍然選擇從國內進行采購補充。

    佐敦對越南的1億美元投資,阿克蘇諾貝爾在越南設置4個生產基地,立邦涂料投資新建樹脂工廠,展辰新材料在越南平陽省舉行揭牌及投產儀式,立邦長潤發籌建了越南工廠,漢森邦德在華南、華北、華東、越南分別建有四個生產基地,集泰股份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土耳其、越南、柬埔寨等國家和地區設立了經銷服務網點……

    這意味著歐美、東南亞和我國這種三角貿易的關系目前十分穩固,歐美所謂的“脫鉤”也并沒有影響我國外貿出口創匯,他們的陰謀詭計沒能得逞,反而被“騙”了。

    也就是說,短期內我們不用擔心東南亞“搶走”我們的訂單,隨著我們的土地成本、運營成本、勞動力成本和稅收成本等“比較優勢”的喪失,有一部分產業轉移到東南亞是國際分工的必然結果。中國將生產代工轉移到越南后,供應鏈才能騰出更多位置去研發高利潤產品和技術,繼續穩固上中游領域的供應優勢。產業的轉移,也會倒逼中國企業發展附加值更高的產品,以及產業鏈的加速轉型升級。

    歡迎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icoat2014;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投稿請聯系:18911461190,QQ:2510083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