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資企業六和集團旗下的六和工廠撤離昆山、遷址越南的消息不脛而走。有人猜測,江蘇昆山正在飛速發展,早年來的臺資企業對城市環境污染程度越來越嚴重,因此相關部門“壯士斷腕”,下決心責令這些企業擇地重建,搬遷,堅決關停那些影響環境的低端生產線。也有人透露,租金成本翻倍,訂單急劇下滑,優惠政策取消等原因,才是促使臺資企業另謀生路的罪魁禍首。
而后,六和集團子公司昆山六豐機械工業有限公司回應稱,目前國內公司沒有任何外遷打算,但對于“昆山用工等成本高”等問題并未否認。近幾年大量外企撤離內地,港企、臺企也出現了某種跟風的跡象。地緣政治的緊張已經讓一些臺廠開始轉移生產設備到印度和越南,展開多元化布局,這些廠商主要是服務于西方消費電子品牌。
為何引發關注!多個臺企撤離內地?
為何臺資企業撤離昆山引發如此大的轟動,這與昆山近些年的發展密不可分。江蘇昆山雖然是縣城,卻有著全國第一大縣的稱號,除了地理位置靠近上海聚集了大量的人才之外,昆山也接納了許多知名企業,這也讓昆山擁有了世界工廠的美稱。
據了解,臺灣前100大制造業企業超70%在昆山落戶,10余萬臺胞在這里生活。昆山地區生產總值的30%,工業總產值的40%,利用外資的50%,進出口總額的60%都來自于臺資企業貢獻。
臺資企業是昆山最大的雇主,在昆臺資企業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光電顯示、精密機械、新型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當地有1,529家專注于出口的臺資制造業工廠,十年間,昆山試驗區新增臺資項目1500多個,有618個項目增資、總共新增加投資總額170多億美元。
值得關注的是,這并不是個例,臺媒報道,今年以來經濟逐步進入復蘇軌道,內需開始回歸,但疫情仍對經濟產生了較大影響。有蘇州臺商透露,當地臺商走了三分之一,剩下工廠產能也陸續轉出去。
臺灣企業撤離,化工產業鏈失衡
有人說,蘇州、昆山、鄭州等地都面臨著臺資撤離的問題,剩下的還會不會走?其他的工廠還會不會轉移?大家的擔心也并非完全沒有理由,尤其是在最近幾年里,許多大廠都紛紛跑去了越南和印度發展。例如現在的東莞地區,似乎已經很難見到外資企業了,另外長三角與珠三角的這一經濟趨勢也在不斷出現,化工產業也處于岌岌可危之地。
據公開資料,石化工業是中國臺灣省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從業人員達70萬人以上。中國臺灣省化工品進出口貿易總額超過1000億美元,其中原油加工及相關業務進出口貿易總額超過150億美元,化工品進出口貿易總額超過540億美元,其次是化工品專用設備進出口貿易。
2021年中國臺灣省部分能化產品產能占全球及中國比重
目前中國臺灣省的化學工業,整體呈現產業鏈精細化率高、企業相對集中、行業影響力較大的發展特點,過去數十年中,中國臺灣省的化學工業年均呈現5.8%的速度增長,明顯快于制造業的3.5%。其中臺塑和中油是中國臺灣省最大的兩個石化企業,各下屬分公司不少40家。
臺塑是中國臺灣省最大的煉化一體化企業,已經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鏈結構,并且臺塑在中國內地也建立了多個工廠。臺塑包括的企業有:臺塑化學、南亞塑膠、臺化、臺塑石化、臺朔重工、臺灣小松電子、南亞科技等。包括的產品有:丙烯酸及酯、聚氯乙烯、氯堿、聚乙烯、碳素纖維、聚乙烯醇醋酸乙烯酯、環氧氯丙烷、正丁醇、辛醇、對二甲苯、乙二醇、純苯、苯乙烯、聚丙烯、甲醇及尿素等。
臺灣中油是中國臺灣省另外一個規模化生產企業,從之前的煉油已經衍生為煉化一體化的發展模式。臺灣中油包括的企業有:臺聚、亞聚、臺氯、東聯、中纖、國喬、臺苯、大連、李長榮、臺灣中石化等。包括的產品有:ABS、TPE、PTA、LDPE、HDPE、VCM、EG、SM、EVA、PP、PS、AN、SBR、NBR、CPL等。
中國臺灣省主要化工企業及產品統計
也就是說,臺資化工企業在石油化工基礎原材料方面,占有國內較大比例的產能,帶來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有些甚至是涂料產業鏈的上游原材料。如果臺資企業大規模的撤離,那么受到的影響就遠不只是當地的產業鏈供應失衡,更有可能造成國內化工產業,甚至全球產業鏈的供應失衡。
(本文由涂料采購網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未經許可或未注明出處,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