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伏圈傳出大消息!12日晚間,一架搭載了超過一半以上中國光伏從業人員的航班剛降落在德國慕尼黑機場,準備參加2023年德國慕尼國際太陽能技術博覽會Intersolar Europe,結果卻迎來了全副裝備的德國相關部門工作人員。他們手執“名錄”,依次帶走多家中國光伏企業相關從業者!
盡管次日凌晨,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澄清表示,“網傳我光伏從業者在德國被帶走的消息多有不實。當事人只是協助調查,目前已回到酒店。”但此事在光伏行業乃至多個涉及外貿的行業還是激起萬層浪。
多次“抓人”,或違反最低限價,或三角貿易
不少參展的光伏人士在現場見證了此次“現場抓人事件”,且形成了一種共識——這可能僅僅是個開始。據業內人士分析,估計是違反了2019年前歐盟的最低限價要求,或是由于此前長期存在的三角貿易,涉嫌違反德國相關法律法規。“之前很多光伏企業都這么做,幾乎所有大廠都有過類似遭遇,從2017年開始,德國就不斷在抓人,每年都這樣”。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事情并不是第一次發生,德國海關官員在2019年5月15日至17日召開的Intersolar Europe展會期間執行了兩項逮捕令,逮捕了兩名中國公民。原因是涉及太陽能組件的商業走私以及違法規避了2018年9月之前歐盟執行的最低限價MIP(最低價格承諾協議),偷稅金額涉及數百萬歐元。彼時國內多家光伏龍頭企業相繼發布高管辭職公告,或也與此事余威有關。
為何時隔幾年再次出現類似的情況?據悉,涉事航班搭載了多位中國光伏從業人士,此行是參加2023年德國慕尼國際太陽能技術博覽會Intersolar Europe——全球迄今為止規模大、影響深的國際太陽能展覽交易會。這幾日陸續有大量中國光伏公司從業人員抵達慕尼黑準備會,事發時距離展會還有兩天時間,極有可能是有心人為了阻止國內企業參與競爭所做出的行為。
2012年,歐盟先后啟動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自2013年起,中國出口到歐洲的光伏產品被征收高額關稅。為了規避這些關稅,一些國內光伏企業通過第三方國家或地區進行轉口貿易,將產品以低于最低限價的價格出口到歐洲市場,這就是上文提到的“三角貿易”。
外貿行業復蘇艱難,1700萬噸化工品遭遇內憂外患
事實上,光伏行業的出口受到壓制只是近期國內外貿行業的一個縮影,多方的制裁和約束,也讓國內的外貿企業走入更深的困境。據海關統計,今年5月份,我國進出口3.45萬億元,增長0.5%。其中,出口1.95萬億元,下降0.8%;按美元計價,今年5月份我國進出口5011.9億美元,下降6.2%。其中,出口2835億美元,下降7.5%。貿易順差658.1億美元,收窄16.1%。
并不樂觀的數據背后,是全球經濟出現了衰退,導致需求越來越少,歐美等地區對于我國的訂單更是幾近腰斬。1-5月份的累計情況,對美國出口同比下滑15.1%,對歐洲同比下滑4.9%,對加拿大、新西蘭都是同樣的問題。
外貿市場回暖并不如預期,我國出口產品也受到波及。2022年我國出口商品最多的是“工業制品”。其中,機械及運輸設備出口22.8萬億元、雜項制品出口5.1萬億元、按原料分類的制成品出口4萬億元、化學成品及有關產品出口2.1萬億元、食品及活動物出口4914億元。
而在化工領域,也有不少烯烴類、芳烴類、化纖類和煤化工類產品依賴出口外貿進行銷售,2022年累計出口超過1700萬噸。PTA、PET、滌綸長絲的出口量均超過100萬噸。乙烯、丙烯、正丙酮、辛醇、丙烯酸丁酯、苯酐、乙二醇、純苯、二甘醇、醋酸乙酯、醋酸乙烯等化工品出口量同比呈現減少態勢。
2022年部分化工品出口量統計
外貿大省廣東的服裝、皮革、家具等品類出口訂單量下滑明顯,2022年廣州實現外貿出口總額約6194.8億元,同比下降了1.8%。眼下,服裝、家具、家電等外貿“老三樣”,以及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外貿“新三樣”陸續遭到重創,也說明了我國低附加值的制造業和高附加值的技術密集型產業雙雙遇到寒冬。
從疫情爆發,線下展會引流受創,到俄烏戰爭,國際經濟受到影響,再到歐美通脹加劇,出口外貿環境持續走弱,外貿行業在近幾年的處境讓人不禁捏了一把冷汗??纯闯隹跀祿南禄?、外貿企業業績的慘淡,再看看港口堆積的集裝箱空箱、不斷下調的海運運費、外貿工廠的放假結業,外貿難題以及后續的產能過剩、國內市場寒冬等,都將成為涂料、化工等工業制造業企業近期的雷點痛點,如果沒能及時轉型升級,內憂外患將讓眾多企業難尋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