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經不是巴斯夫首次宣布關閉工廠。今年5月,巴斯夫宣布關閉在德的11家工廠,包括一家曾領先的現代化TDI泡沫塑料生產設施,據估計,該廠累計虧損高達10億歐元。7月,巴斯夫再次宣布關閉路德維希港一體化基地外的兩家工廠,涉及崗位300個。
虧損預警!十幾家化工企業關廠停產
眾多工廠的關閉,只是巴斯夫在冷淡行情下降本的措施之一。財報不斷爆出的虧損預警,讓這家化工龍頭持續通過削減產能、裁員降薪、出售業務等方式進行自救。而據涂料采購網了解,化工行業通過關廠停產來瘦身的企業并不在少數。陶氏、拜耳、三井、埃克森美孚等十幾家化工企業于近期宣布關廠、停產,人員安排也發生了變動。 陶氏化學:決定關閉位于臺灣南崗工業區的聚醚多元醇/烷氧基化工廠,計劃于2025年底前關閉其位于德克薩斯州弗里波特的環氧丙烷工廠。
宇部興產:在山口縣宇部市的工廠實施主要生產線停產,同時還把縮小泰國和西班牙的己內酰胺產量作為備選。
三井化學:計劃于2025年7月將其位于日本大牟田的TDI工廠的產能減少到5萬噸/年外,將于2024年10月關閉其在巖國大竹工廠的年產能14.5萬噸/年的PET工廠。
英威達:已停止德克薩斯州奧蘭治的工廠生產,關閉己二腈生產裝置,到2024年底裁撤約240個崗位。
SABIC:位于荷蘭赫倫的烯烴3裂解裝置將永久關閉。
埃克森美孚:計劃于2024年關閉位于法國格拉雄翁一座蒸汽裂解爐,以及相關衍生部門和物流設施。
拜耳:計劃關閉內部咨詢部門。此前,拜耳透露將關閉在德國、美國、巴西、中國和新加坡的辦事處。
住友化學:決定關閉愛媛工廠(愛媛縣新浜市)的環己酮生產設施,并退出該業務。
三菱化學集團:將關停旗下廣島工廠的ACH工藝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單體、丙烯腈及其衍生物(涉及螯合劑、乙腈和硫酸銨)產能,并撤銷螯合劑和乙腈業務。
盛禧奧:可能將德國施塔德(Stade)的聚碳酸酯(PC)生產基地關閉。
意大利埃尼集團:將關閉本土Livorno煉油廠進行現代化升級。
科思創:對世界級規模的MDI工廠暫停投資,關閉其位于中國臺灣高雄的聚醚多元醇工廠。
日本可樂麗:暫定于2025年7月開始,優化其甲基丙烯酸樹脂業務中的MMA工廠的產能,將目前每年67,000噸的生產能力減半,并停止對外銷售,同時減少硫酸銨和甲基丙烯酸樹脂成型材料的生產能力。
殼牌荷蘭公司:關閉了Moredijk化學產業園的運營,涉及的裂解裝置包括90萬噸/年產能的乙烯和51萬噸/年的丙烯。
科萊恩:關閉其位于羅馬尼亞波德里的sunliquid®生物乙醇制造工廠,并縮減德國生物燃料及衍生品業務線的相關活動。
樂天化學:計劃出售其在樂天化學巴基斯坦有限公司(LCPL)持有的75.01%股份,徹底退出精對苯二甲酸(PTA)業務。
英力士:將于2025年第一季度關閉位于蘇格蘭的格蘭杰茅斯乙醇工廠。
對抗過剩產能!全球化工格局或將重塑
如今,選擇關廠停產的化工企業已經不在少數,目的是在全球化工行業面對經濟放緩、能源成本上升、環保法規加強以及亞洲市場競爭加劇等多重壓力下,進行自我調整。這背后隱藏著巨大的隱患,比如給企業造成經濟損失,長期不運行帶來安全隱患,以及投資者的信心下降等。權衡利弊后,這些化工龍頭仍堅定的選擇了停產和關廠,可見他們確實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了。
對于化工巨頭停產關廠,坊間說法不一,有人說,化工市場本來就是過剩的,關閉退出的產能將緩和目前的供大于求行情,生產商也就不會陷于過度的內卷和價格戰之中,盈利也就成了水到渠成。但也有人說,這其實并不是一家企業或者一個行業的事情,這些看似自保的行為,其實已經構成了蝴蝶效應,不僅造成行業中從業者的失業,當地經濟低迷稅收下滑,更有可能給產業鏈升級帶來壓力,導致上下游企業陷入銷售低迷和三角債務等危機。
但不可否認的是,下游對于化工企業的態度轉變和消費降級,確實改變了整個產業鏈的生存模式,未來全球的化工行業格局或將重塑,躍龍門還是被淘汰,充滿了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