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amw"></pre>
  • <abbr id="coamw"></abbr>
    <abbr id="coamw"></abbr>
    <dl id="coamw"></dl>
    <rt id="coamw"><acronym id="coamw"></acronym></rt>
    2015-06-29 11:23:46 來源:互聯網|0

    國內對二甲苯市場行情趨勢

      【中國涂料采購網】日前,上海市金山區政府發布《告市民書》,對規劃環評工作進行說明。說明稱,此次上海化工區規劃(修編)環評不涉及PX(對二甲苯)項目,將來上海化工區也不會有PX項目,希望市民不要非法聚集。

      政府出面緊急辟謠,總算給市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最近一段時間,上海化工區產業發展規劃(修編)環評公參工作,一直為金山區市民所熱議。任何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的失真效應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這時候再出現一些別有用心的雜音,那么即使一個聽上去僅僅和化工相關的項目,也會引起輿論的軒然大波。

      并不是每一次“現象”升級為“事件”之前,政府都能夠踩住輿論的急剎車。近年來,諸多群體事件都是2007年6月廈門PX事件的延續。2011年8月在大連、2012年10月在寧波、2013年5月在成都、2014年3月在茂名,概莫能外。此后各種化工建設項目,也都或多或少地陷入了類似的爭議。

      逢“化工”必“PX”,似乎已經成為了人們心理上的一種條件反射。在鄰避效應的催化下,這種條件反射會發酵出恐慌情緒,傳染性極高,傳染速度極快,用不了多久,全社會就會蔓延著一種病毒—“PX恐懼癥”。

      人類對于未知事物的恐懼,是一種天性。我們無法改變天性,但是可以改變知識的局限性。而認識到自己的無知,經歷從未知到已知的祛魅過程,正是認識世界最可靠的方法。

      換句話說,政府無法徹底消除市民對于PX項目的恐懼,但是至少可以解釋清楚PX項目是什么。因為信息傳遞的失真,首先是由于信息本身不明確。盡管公眾對于PX早已不再陌生,但時至今日,提起PX,人們想起的還是劇毒,還是破壞健康。這種“刻板印象”一旦固化,便很難改變。而對于PX項目本身的安全性究竟幾何,政府完全可以通過科學傳播的途徑,讓公眾了解清楚。相反,越是“神秘”,越是“語焉不詳”,政府的公信力就越是受到質疑,進而使PX項目在缺乏溝通和透明中被妖魔化。

      在經濟活動中,諸如PX項目這樣的信息傳遞失真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是巨大的。據了解,我國PX缺口近幾年持續擴大,2014年的數據顯示,PX進口量達997.27萬噸,進口依存度超過50%,幾乎喪失了定價權。

      然而在多地公眾的抗議聲中,多個PX項目的命運或是取消立項,或是搬遷至它處。由于PX項目一旦進入生產流程,需要選址、建設、管理、監督各個層面的控制。這是一個社會問題,而社會問題的解決,不僅需要依靠政府機構在安全性方面的監督與背書,更需要科學決策。只有將信息傳遞的環節降至最少,才能還原信息的真實性;只有打破封閉,澆官民溝通之塊壘,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歡迎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icoat2014;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投稿請聯系:18911461190,QQ:2510083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