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amw"></pre>
  • <abbr id="coamw"></abbr>
    <abbr id="coamw"></abbr>
    <dl id="coamw"></dl>
    <rt id="coamw"><acronym id="coamw"></acronym></rt>
    2016-08-22 14:00:43 來源:互聯網|0

    涂料“十三五”2200萬噸產量如何實現

      【中國涂料采購網】在涂料行業“十三五”發展預測的總體目標中,對涂料產量及目標產值和結構調整目標是這般定的:

      “十三五”期間,全行業經濟總量保持穩步增長,總產值年均增長底線6.5%左右。到2020年,涂料行業總產值預計增長到5600億元左右;產量按年均5%增長計算,到2020年,涂料行業總產量預計增長到2200萬噸左右。

      到2020年,銷售額在50億元以上的涂料生產企業達到10家以上,銷售額在20億元以上的涂料生產企業達到20家。前50家涂料生產企業的涂料產量占總產量的50%以上。培育2~3個銷售額超過50億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涂料企業集團。

      關于這段話,我們不妨來個簡易解讀,看看規劃目標如何實現?

      “十三五”期間,全行業經濟總量保持穩定增長?

      早前,中國涂料工業協會孫蓮英會長在“2015年涂料行業經濟運行情況分析”主題報告中,其總結2015年涂料行業呈現出“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中有創、創中提質”的特點,并初步預測2016年全年涂料產量1800萬噸左右,增速在5%左右;產值4500億元左右,增速在7.5%左右;利潤335億元,增速在9%左右,態勢整體平穩向好。

      規劃提到,“十三五”期間,汽車產量在新的5年里將進入新常態增長,而建筑涂料增速預計在6%左右,其總量仍將占涂料總量的1/3以上,木器涂料產量會以 6%左右速度增長,而受國際經濟的影響,航運業并不景氣,未來5年,船舶涂料的產量將保持周期性變化,35萬噸上下大波動的銷量總體低于“十二五”的水平。整體而言,主要的涂料、顏料研發項目的預測態勢良好。

      產量按年均5%增長計算,到2020年,涂料行業總產量預計增長到2200萬噸?

      2015年,我國涂料總產量達1710.82萬噸,按照年均5%的增長來說,到2020年,涂料要想增長到2200萬噸也是可能的。只是,回顧2015 年,涂料總產量新增了62.63萬噸,同比增長了3.8%,比起5%還缺上1.2個點。當然,邁進“十三五”,就要用“十三五”的目光來看待。上文說到,對2016年全年的涂料產量預測是1800萬噸左右,而增速在5%左右。當前,2016年過半,1-6月全國規模以上企業涂料產量出爐,累計841.49 萬噸,同比增長了6.4%。

      作為“十三五”的開局年,當前政策利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改增”等項目刺激了利好地產市場,對涂料而言,也是“水漲船高”;建材家居市場的逐步回暖,涂料市場也迎來暖陽,2016下半年保持5%的以上的增長還是可期的,“十三五”的開局打好了,足了信心,2200萬噸,也就不再是書面數字。

      前50家涂料生產企業的涂料產量占總產量50%以上?

      2016年,在房地產高庫存、供給側改革、“二孩政策”全面放開和重涂市場等多重因素夾擊下,不少涂企逆勢而上,斥巨資擴張產能,以贏得更大的市場。5月 9日,60億元投資的蘭州科天水性科技產業園正式落戶廣西;4月29日,占地面積55000平方米的阿克蘇諾貝爾邛崍生產基地投入運營;3月1日,投資 2.9億元、產能15萬噸的珠海展辰涂料動工建設;投資10億元的咸寧立邦涂料華中生產基地預計2016年年底投產......一場產能擴張潮正在興起,而這風潮,將給涂料行業帶來龐大的涂料產量增長。

      培養2~3個50億元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涂料企業集團?

      “十三五”規劃中提到主要任務是:著力提高涂料行業科技創新能力;調整產品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和檔次;優化產業布局,加快涂料企業兼并重組,推動產業集聚和升級,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涂料企業;切實保護生態環境,促進涂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當前,國家的許多重大戰略部署都惠利到了涂料企業身上。新四化+綠色化”、“互聯網+”、“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長江中游地區經濟帶、“中國制造 2025”等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戰略給涂料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條件,緊跟國家戰略導向與發展重點,將持續推動涂料行業的科技創新發展,為形成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提供助力。

      另一方面,為配合與支持涂料企業科研隊伍建設,“十三五”期間大中型涂料企業要逐步形成“領軍人才+專業人才+技能人才”的較完善人才體系的科研創新隊伍,以保證科技創新的活力,真正發揮企業創新的主體作用。

    歡迎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icoat2014;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投稿請聯系:18911461190,QQ:2510083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