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amw"></pre>
  • <abbr id="coamw"></abbr>
    <abbr id="coamw"></abbr>
    <dl id="coamw"></dl>
    <rt id="coamw"><acronym id="coamw"></acronym></rt>
    2017-02-06 10:22:52 來源:中國涂料采購網|0

    沒有了成本優勢 涂料企業還剩下什么

      【中國涂料采購網】自改革開放以來,全國經濟出現飛速發展,各行各業都取得了更大的成績,尤其是中國的制造業,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里,發展成全球“制造大國”,“Made in China”更是名譽全球,成為中國的標簽,很多民企業制造企業迅速崛起,很多外資企業也把工廠搬到了中國。而能夠支持整個制造業發展的就是廉價的勞動力。

      但是隨著的近年以來,國內人工成本、稅收成本、污染治理成本逐步的增加,很多實體企業已經不堪重負了,所以就出現了所謂的“曹德旺跑了”事件,從此引起發實體企業家的共鳴。制造業面臨的問題核心是稅負相對過重,但他同時也提到,選擇美國的原因還在于所選的州“土地基本不要錢,能源、電價是中國的一半,天然氣只有中國的1/5”,在這些成本的對沖下,在美國建廠的綜合成本會比國內低得多。相對于國內美國而言,中國的成本優勢已經不存在了,中國實體經濟的未來何在?作為中國實體經濟一份子的涂料行業,在沒有了成本優勢之后,還剩下什么?又憑什么能夠在未來的市場中和外資企業所抗衡。

      是技術優勢還是產品優勢

      作為涂料行業來說,除了成本優勢的就是是技術優勢和產品品質的優勢的了,但是在近十年的發展過程中,有多少涂料企業能夠靜心做技術研發,在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方面又有多大的投入呢?據中國涂料采購網了解,外資企業在技術研發方面是逐年遞增,如德國拜耳,技術研發費用占銷售額的9.38%,同比增長20.2%,德國巴斯夫的技術研發費占銷售額的2.7%,同比增長3.7%,但是國內涂料企業,如東方雨虹的技術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4.3%;三棵樹的技術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4.4%;在技術研發方面,民族企業和外資企業之間還有一定的差距的,那么在人才的培養方面呢?

      眾所周知,國內各涂料企業從來都不自己培養技術人才,而是從其它企業“挖墻腳”。目前國內很多涂料企業的老總或者是技術總工,都是從外資涂料企業跳槽以后自立門戶。國人的浮躁、忠誠度較低等等因素導致國內涂料企業不愿意在人才的培養方面投入太大,這一點又和外資企業有很大的差距,比如德國,很多人進入了一家他們認為很棒的好公司之后,服役 20 年以上是很常見的事,甚至有些終身不換東家。以巴斯夫為例,巴斯夫全球員工在入職后的前三年,自愿離開公司的比例平均為 1.3%。歐洲的員工流動率為 0.6%,北美為 1.5%,亞太為 3.6%。而中國職場人士的平均在職時間為34個月,相比美國的56個月,幾乎短了兩年,和德國、日本等國家更沒法比。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員工平均流動率為15.9%,在全球都處于高位。在這種大背景之下,不管是外企還是內資企業,都不會把人才培養作為企業發展的重點。

      沒有研發投入的優勢,沒有人才的優勢,那么技術優勢從何談起。長期的相互模仿、抄襲已經讓涂料企業越來越不重視技術研發,只要能掙錢就行。

      除了技術優勢,我們再說說產品優勢,技術優勢是產品品質的最大保障,現在我們沒有技術優勢,那么我們的產品優勢在哪里,技術人才的匱乏、原材料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等等因素,都是影響涂料產品的重要因素,目前的原材料企業家也存在著和涂料企業一樣的問題,因此,不管是所謂的技術優勢還是產品優勢,國內涂料企業都不具備。

      沒有成本優勢、沒有技術優勢、沒有產品優勢,國內涂料企業剩下的就是一聲嘆息了,在全國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將會有很多的涂料企業在這輪的行業洗牌過程中被淘汰掉。對于中大型涂料企業來說,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還是有一定的機會,但前提是必須覺醒,先知先覺,能夠把重視技術研發、人才培養、提升產品品質落到實處,而不是紙上談兵。在此次行業洗牌之后,留下的將是整個行業的精英,在未來幾年里,涂料市場需求會進一步萎縮,涂料企業之間的競爭壓力將會越來越大,所在涂料企業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不用考慮市場銷售額會成倍的增長,而是要考慮人才培養和技術研發投入,提升企業的軟實力,等到經濟恢復以后,就不怕沒有市場。

    歡迎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icoat2014;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投稿請聯系:18911461190,QQ:2510083472